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员师生与全校党员师生齐聚逸夫楼第三阶梯教室,共同参加学校党委举办的“师生党员同上一堂课”学习活动。活动特邀中共中央党校祝灵君教授作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报告,党课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案例鲜活,全面阐述了党的作风建设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

 为深化学习成果,学院党总支于当天下午在国内大厦4号楼307会议室召开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会议由党总支宣传委员张小娅主持。会议结合上午专题党课内容,组织观看了《从“一根灯芯”到“八项规定”:党风建设的百年跨越》和《山西古建筑:绛州大堂何以见证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两部专题片,围绕作风建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廉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展开研讨。党总支书记陈小龙指出,一要强化精神传承,从“两个务必”到“八项规定精神”,百年党风淬炼的廉政智慧应内化为教师群体的行动准则;二要创新制度供给,发挥教工党支部“样板”引领作用,协同理论学习中心组构建“制度-理念-价值”转化机制;三要激发使命担当,以“进京赶考”的紧迫感推进教学科研,要求各系党小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院长宋毅结合专题报告和警示教育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始终守住职业底线,强调党员干部须筑牢思想防线;第二,赓续勤俭传统,从毛泽东“只点一根灯芯”的治学作风到“八项规定”的新时代要求,作风建设一脉相承,号召师生从节约“一盏灯、一张纸、一次空调使用”的细节践行;三是推动全员践行,将作风建设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培育清正院风。

同日,学院教工党支部于国内大厦4号楼408会议室召开专题学习会。全体党员教师围绕“立德立师 正己正人:以八项规定精神锻造‘四有’国际传播良师”主题,通过总结回顾、视频观摩、发言交流等形式展开学习。会议首先回顾了上午专题党课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观看宣传片《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强化对专题党课的领悟和认识。随后,老师们结合党员思想实际和教学科研实际展开了热烈深入的学习交流。
学院资深教授谢庆立老师结合育人实践,重温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强调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对将来要走向国内外新闻传播岗位的莘莘学子,国新学院的老师们不但要从知识上,而且要从思想上、情感上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青年教师王士宇老师提出,高校教师要提升个人道德观念,不但要平等对待学生,更要守好教师的身份底线,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相德宝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从党风、国风、家风三维度解析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核心密码——理论自觉、党性原则与自我革新能力。教工党支部书记秦佩在总结中说,老师们的发言或质朴、或风趣,大家虽然立足不同视角解读报告精神,但都彰显出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政治站位有高度,二是理论思考有深度,三是与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结合有准度。真正做到了“三个结合”——结合授课内容、结合本职工作、结合自身实际谈学习体会、谈作风建设。下一阶段,全体党员教师还将继续强化纪律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参训;还将继续推进“党建+业务”的融合发展机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落实作风建设、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教工党支部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以纪律意识强化与“四有”教师队伍建设护航学院高质量发展。
当日,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第一、二、三、四党支部。分五个会场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研讨会,覆盖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全体学生党员。
通过“师生同上一堂党课”,各支部研讨,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对党的作风建设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切身的体会。全体党员将作风建设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落实到学习科研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部分发言摘编
教工党支部刘生全:
 今天是党的104岁华诞,校党委上午组织全校师生党员共上一次党课,邀请中共中央党校祝灵君教授围绕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作风建设主题,从三个方面做了深入讲解,现场认真聆听,感受收获满满。以下是本人的一点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迈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步。这八项规定,涵盖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八个方面,虽仅600余字,却字字千钧,成为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举措。
八项规定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为全党树立标杆。各级党员干部层层响应,以实际行动落实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从严格控制会议规模、精简文件简报,到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每一项都抓早抓小,力求落到实处。
经过多年努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更加紧密。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25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
教工党支部段乐川:
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起点,党中央不断完善党内法规、执行机制、监督体系等制度框架,逐步形成覆盖作风建设的完整制度链条,将政治承诺巩固为制度文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至关重要,也是我们每个普通党员必须遵守的制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上率下、常抓不懈、建章立制,才能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教工党支部郑一卉:
今天上午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党风建设是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习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结合中央八项规定“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应该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之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考核的基本原则;二是在课程设计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新闻报道”要求,强化学生“短实新”,不讲空话套话的写作训练;三是结合“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等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改革。要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除了需要创新,也需要杜绝浮夸不实,严守真实性原则。只有真实的中国故事,才能让海外受众感同身受,共情共鸣。只有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传播教育不应增强学生的不安感,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教导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笃行致远。
教工党支部张帆:
严守准则,立德树人。
通过今天的党课学习,我深感责任重大。八项规定从细节处立规矩,让务实清廉成为工作标尺,提醒我在学术活动、对外交流中严守纪律,杜绝形式主义;作风建设强调真抓实干,促使我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教学科研,在课程设计、论文指导中注重实效,摒弃浮躁之风。
师德师风则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作为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教师,我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以身作则,以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实践指导中,融入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教育,用自身的言行诠释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道德情怀的新时代新闻人才,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教工党支部刘沫潇:
在深入学习党的作风建设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后,我深受触动,并深刻认识到其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关键作用。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央八项规定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
于国际新闻传播领域而言,严谨务实、清正廉洁的作风能为人才培养提供纯净良好的环境。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浮夸、虚假与功利,专注于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培养出具有高度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良好的作风促使学者们静心钻研,深入研究国际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被外界不良风气干扰,扎实开展学术研究、教学改革与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学科不断发展。
我将把所学所悟融入日常教学与研究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国际新闻传播事业培育优秀人才,为学科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工党支部王晶: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鲜明旗帜与行动指南。在认真聆听中央党校老师的深入讲解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需从多方面着手,方能落到实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依然处于非常严峻的国际传播环境中,要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执政党风貌,就应该向世界清晰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身,致力于打造廉洁、高效、为民的政府形象,这有助于打破西方的舆论封锁与偏见。而八项规定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作风,恰恰是我们对外传播的有力底气。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八项规定也提醒我们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要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与端正的师风师德。我们要以身作则,将党的优良作风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新闻观,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让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传播舞台上,能够准确、客观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为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引用《同上一堂课》中提到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的学习感悟:“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对于我们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师而言,时刻用八项规定的精神鞭策自己、经常进行自我革命,才能长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
教工党支部盛阳:
作为一名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教学科研的大学教师,我常感身处中西思潮交汇的激流。今天再学八项规定,竟品出别样深意——它非但非枷锁,反似为我们在全球话语场中站稳脚跟、清晰发声,悄然夯实的根基。最深的触动,在于“求真务实”的学科共振。规定中“改进新闻报道”“力戒空话套话”,不正是新闻传播的黄金铁律?课堂上传授的“用事实说话”“精准表达”,在八项规定的精神里找到了最坚实的本土实践注脚。这让我更确信,培养学生摒弃浮夸、追求真实的专业素养,与国家倡导的务实作风同频共振,是构建中国叙事可信度的核心。此外,国际传播常陷于复杂博弈,诱惑与压力并存。八项规定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时刻映照:无论是涉外交往的尺度把握,还是科研经费的透明使用,唯有自身立得正、行得端,所传播的信息才更具公信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场,这份由内而外的清廉与自律,是抵御干扰、赢得尊重的无形盔甲。最后,规定所强调的“厉行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提醒我作为知识传播者,勿忘根本。我们所解读的世界图景,最终要服务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它敦促我在讲授西方理论、分析全球动态时,始终保持一份扎根中国大地的清醒与温度,让国际视野的传授,始终流淌着家国情怀的底色。
教工党支部王宇琦: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教师党员,我今天认真学习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持续纠治“四风”,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这为我们从事国际传播教育工作的党员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
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作风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杜绝浮夸宣传、空洞叙事,教育引导学生在国际传播实践中讲真话、讲实情,增强国际受众对中国理念与中国发展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我们自身也要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今后,我将把学习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与课堂教学、科研工作、社会服务有机融合,以优良作风带动教学质量提升,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专业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工党支部焦朦:
上午参与全校师生“同上一堂党课”活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也更加明晰作为国际传播方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现从三方面分享自己的体会以及未来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要严以育人。如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是要担当的使命。最近,我与工作在央媒、央企国际传播一线的朋友们交流,深刻感受到国际舆论场的复杂与激烈。每一条信息、每一个观点都关乎国家形象与利益。所以,坚定政治立场、坚守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能够在日后的教学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其次,严以治学。八项规定倡导深入实际、务求实效,这为科研工作指明方向。我深刻反思,过去我在科研工作中存在“快餐化”倾向,脱离实践。今后我将深入国际传播实践,杜绝闭门造车,聚焦实际问题,以严谨态度和扎实作风,产出有深度、能落地的科研成果。
再次,严以律己。八项规定对作风建设的严格要求,同样适用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将严格遵循“四风”建设要求,在生活和工作中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廉洁从教,努力与学生、同事交往时,保持谦逊务实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此次学习让我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党的作风建设纲领,更为国际传播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未来,我会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从严要求自己,在育人、治学、律己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国际传播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教工党支部宋航:
通过参与北京高校师生党员“同上一堂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党的作风是党的生命线,其优劣直接关乎党的形象塑造、民心所向乃至党的生死存亡与事业兴衰。八项规定以“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等具体举措为切入口,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沉疴,展现了党中央以上率下、激浊扬清的坚定决心。
这次学习更让我深刻体悟到,作风建设绝非一时之功,而是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持续深化。它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尤其是身处育人阵地的高校教师党员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照镜子”;时刻对照问题清单反躬自省,敢于直面自身在思想、工作、生活中的不足;坚持“立行立改”的行动自觉:从点滴日常改起,如端正学术风气、密切联系师生、厉行勤俭节约;筑牢党性根基:深刻理解“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让“本正形聚”,以优良党风引领清朗校风学风。
作为教师党员,我们肩负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更须将作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擦亮党员底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教育战线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