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北外为公讲坛堂”第三十八讲“元宇宙背景下的传播实践与学科重构”在线上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讲座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邓秀军教授主持。
嘉宾简介:
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中国互联网营销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是我国传播学实证研究的领军者、传媒经济学的奠基人及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开创者之一。迄今为止,独著、合著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蓝皮书共40本,论文900余篇,在新闻传播学科的论文总被引文数居全国第一位。
观点精粹:
· 在未来传播视野下,所谓媒介就不再只由媒介机构和媒介实体来定义,而是由媒介使用者基于关系的认知和判别来界定。
· 未来传播模式可能与游戏传播模式相类似,人们需要对游戏进行再认识。
· 构建传播学体系的三大基本维度包括:人的不断解放、权力及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不断迭代的技术之于人类的异化与驯化。
讲座内容:
喻国明教授以未来传播为着眼点,从战术和战略层面讲述了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跨学科前沿思维。
喻国明教授谈到,我们需要运用革命型与改良型技术来适应变换中的传播生态。在诸如疫情等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影响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四个维度包括政府规制、市场产业、技术革命和社会安全正在发生改变。大数据、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以及元宇宙技术是对整体社会结构的再造,是对基本运作逻辑的改变。技术本身具有某种偏向性,与人发生关系的同时会被赋予价值,例如当下的互联网强调个体之间的平权,体现了去中心化的特点。
随后,喻国明教授讲解了新传播时代媒介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从媒介到“新媒介”,新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新媒介”之“新”,实质上是一种新的连接、新的社会构造方式,成为“新媒介”的关键在于其所关联的社会要素对于此一场景下人的重要与必要程度,以及个人基于这种关系认知与感觉基础上的决策。由此,所谓媒介就不再只由媒介机构和媒介实体来定义,而是由媒介使用者基于关系的认知和判别来界定。传播媒介正在经历从物理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到关系介质(如社交媒体),再到算法介质(如内容网络、物联网络、人际网络等)的改变,且这些改变具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与场景化的特点。
喻国明教授还预测了未来媒介的演进规律。互联网的媒介化与元宇宙相关联,而元宇宙在超脱现实的同时,与现实世界同步且具有高拟真度,并且是开源开放的。数字时代各项技术分门别类,包括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算法技术、交互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都是元宇宙的基本支撑。喻国明教授特别提到,未来传播模式可能与游戏传播模式相类似,人们需要对游戏进行再认识。总之,读懂未来传播需要深刻理解数据霸权、关系赋权、算法即媒介、以人为本这四个关键词。
讲座最后,邓秀军教授作了简要总结。他谈到,喻国明教授的分享角度新颖,观点前沿,内容涉及元宇宙发展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动因、发生及演变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支撑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值得大家深入探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