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辛丑年新春贺词

作者:时间:2021-02-11点击数:

日月一轮春晖渐,岁序更替万物新。值此佳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向全体师生、各届校友及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过去一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疫情肆虐,环球同此凉热。艰辛与不易换来收获与成绩,爱与希望浇筑北外国新的成长。在过去一年里,学院总结过往经验,勇担时代责任,在党团工作、招生教学、学术研究、合作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过去一年是北外国新党团建设与德育工作稳抓稳打、扎实推进的一年。在抗疫工作中,学院党总支成立“学院疫情防控小组”,每日更新上报学院师生数据,同时加强学院媒体端信息发布管理,做好网络舆情观察处理工作,切实保障了全院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团日工作中,学院党总支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先后组织了“四史”学习活动、国家博物馆等红色地标打卡活动、《建党伟业》等红色电影观影活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在德育工作中,学院党总支加强对学院三家学生媒体的指导,同时创新开展“国新下午茶”,就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切实增强了德育工作实效。

过去一年是北外国新招生工作和教学培养方案因时制宜、勇于创新的一年。学院在推进“双万计划”一流“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落实“传播学”、“新闻(日语)”本科专业首批招生及教学工作。为响应国家号召,学院首次招收第二学士学位“新闻学”专业学生,并继续开展新华社协同培养本科项目“多语种国际传播实验班”。在研究生专业建设上,夯实“国际新闻”、“国际传播”两个学硕专业方向,提升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和“新闻与传播”专硕项目,新增“翻译与国际传播”专硕方向。学院完成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并首次入围“北京市2020年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除此之外,学院配合学校研究生院完成了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相关工作。疫情期间,学院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招生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有序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工作,使得学院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平稳进行。

过去一年是北外国新学术平台建设和研究工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的一年。在组织学术会议方面,学院举办了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年会,协助举办了中国新闻史学会京津冀常务理事会,学院发起成立的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主办了第二届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论坛,学院还与其他高校联合主办了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在编辑部建设方面,学院统筹编辑出版各类出版物,打造国际化学术平台。学院与央视国际视频通讯社智库联合主编《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0)》;继续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杂志的编辑工作;同时组织了《中国传媒海外报告》的征稿、审稿、编辑工作;创办英文期刊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国际跨文化传播学刊》)进入第一期征稿阶段;正在积极筹办的《世界传媒研究学刊》也已整装待发,即将开始征稿。

过去一年更是北外国新与学界、业界广泛合作、开启开放办学新时代的一年。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学院为全院师生提供了更多与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学院邀请各界专家举办了10场“为公讲坛”,与华为联合主办“深度派·后疫情时代中国深度报道的机遇与挑战”线上媒体沙龙,与中国外文局联合主办“前瞻2021:世界之中国”对话活动,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联合举办“新闻传播教育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论坛”,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首届“2050学子论坛”。此外,学院联合外国专家、学校国际处等主办了 “舌尖上的文化传播”、 “疫情下的新闻人”等线上讲座,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80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探索40周年、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7周年。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北外国新将把过往的荣誉化作前进的动力,把未来的挑战视作发展的机遇,向阳启程,砥砺前行。

最后,祝大家辛丑年阖家欢乐,万事顺意,平安健康!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