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杨 迅 徐 伟
走进位于伊斯兰堡的巴中友谊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孔子的卡通形象,或挥手致意,或闭眼沉思,或用手捋着胸前白花花的胡子,创意十足的形象令人赞叹。“你好!孔子”全球公益巡展巴基斯坦站9月7日晚在巴首都伊斯兰堡闭幕,活动期间引来巴基斯坦国内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此次展览由巴中学会、深圳博林文创和清华大学主办,希望通过活泼生动的孔子卡通形象,将中华传统文化通俗易懂地向巴基斯坦民众展示。博林文创董事总经理叶益州对本报记者说,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中国正在将自己的文化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孔子无疑是中国的文化偶像,“你好!孔子”活动就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一项公益活动。此次巴基斯坦的活动是国外巡展的第一站。
“你好!孔子”活动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地标景点上展示孔子的卡通形象,向当地民众介绍孔子和中国文化;二是将大量制作好的孔子白色模型送往当地学校,请孩子们发挥创造力,为模型设计外观并上色;三是展出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手绘本,此次在巴基斯坦展出的是“仁义礼智信”彩绘。活动现场人头攒动,不少巴基斯坦青少年在父母的带领下,凝神欣赏着孔子的各色模型,主办方还组织了巴基斯坦民众画孔子的活动,高潮迭起。
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临时代办赵立坚说,孔子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哲学家,其思想在家庭伦理、公共交往和教育方面有很多亮点,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该活动有助于中巴两国开展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巴基斯坦新闻部长拉希德在致辞中说,巴中两国都拥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数十年来,两国在文化交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融合有助于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促进地区间的和平与包容。
巴中学会主席、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其智慧对全世界都有影响,在巴基斯坦国内以卡通形象的方式介绍孔子尚属首次,使孔子的形象更加生动,当地民众更容易接受。
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沃森·贾马尔告诉本报记者,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展览中孔子的形象十分可爱。我最大的心愿是去孔子的家乡中国学习,感受一下中国文化,将孔子的思想和地道的中国文化介绍给身边的朋友。”
(本报伊斯兰堡9月8日电)
关于作者:
杨迅,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国际新闻专业,读研期间总成绩专业排名第一,获北外方大优秀学业一等奖学金,北外许戈辉校友奖学金。2011年夏赴美国纽约参与媒体新闻实践,发表报道46篇,其中多篇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转载,并参与了九一一十周年专题报道。读研期间,多次为外交部、中联部、国防部、环保部“国际传媒管理高级课程”提供口译及笔译。曾在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部《朝闻天下》栏目组、中央电视台国际视频发稿组、中央电视台二套国际组、新华社湖南分社实习,并参加央视世博会采风,发表新闻编译稿多篇、制作新闻片多条,其中多条新闻通过央视向美联社传送。杨迅的硕士毕业论文获北外优秀论文奖,并获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读研期间任英语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研究生国际新闻党支部书记,曾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全国先进个人称号。
杨迅于2012年5月进入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工作,担任新闻编辑,2012年11月被派往巴基斯坦分社任首席记者,独立负责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三国新闻报道,驻外期间足迹遍布巴基斯坦国内主要区域,多次前往塔利班等武装分子频繁出没的艰苦战乱地区进行独家报道,并实现了对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总理谢里夫的专访。此外,杨迅还只身前往德黑兰和喀布尔采访,独立完成伊朗和阿富汗两国总统大选的报道。驻外三年期间,杨迅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近300篇,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环球人物》、人民网上发表报道约300万字,多篇报道被新华网、腾讯网、凤凰网转载,并实现人民日报报道海外落地200余次。杨迅于2015年4月和2013年5月完成了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访巴的配合报道,并于2014年11月被人民日报派往新西兰,参与习近平主席的高访配合报道。2015年5月,杨迅被人民日报派往尼泊尔,进行尼泊尔8.1级强震的震后救灾报道,深入灾区采访期间亲历7.5级地震,顺利完成采访任务。驻外期间,杨迅20余次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奖,50余次获国外分社月度好稿奖,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获优秀驻外记者奖、赴艰苦地区采访优秀报道奖、并获得了超额完成任务奖、人民网供稿奖,环球时报供稿奖。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