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作者:时间:2025-07-07点击数:

10E6C


张楠,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舆论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传播思想史、比较新闻传播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舆论学、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华文化经典海外传播、文化的边界、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

研究生:比较新闻学(硕士)、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博士)


近年学术论文

《跨文化传播学的知识论基础与德性转向》,《中州学刊》,2025(6)

《复杂性、辩证性、文明性:中国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新进展与新特征》,《全球传媒学刊》,2025(2)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跨文化能力的知识互镜与返本创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6)

《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2021年研究综述》,《全球传媒学刊》,2022(2)

《能力的“绵延”:朝向生命哲学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9(9)

《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全球传媒学刊》,2019(2);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9(10)

Zhang Nan, Wang Xiaotian, AI Meet Culture: Ernie Bot Guards Its Cultural Identity or Embraces New Knowledge,2024 IAMCR, 29 June 2024, New Zealand.

Yang Fan, Zhang Nan, Jiang Fei, 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 Online: Proposing a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on New Media, 2018 ICA,Voices of Chinese Scholar over the Last 40 years, The Eighth Global Communication Forum, 29 May 2018, Prague Czech Republic.


其他著述

《国际传播秩序中重构“他者”主体性的现象学省思》,《多元视野下的传播:中国与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12

《数字时代美国媒介管制政策与法规发展报告(1996-2018)》,《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2019)》,2019.12

《现象学视域下文化他者的重构》,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8

《中国学界有关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2018)》,2018.10

《美国国际传播政策和机构设置变迁发展报告》,《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2018)》,2018.10

《“萨德”入韩事件中国对外报道“二度传播”效果研究》,《国际传播视野下媒体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2017.12

课题研究

中国外文局“新时代非英语国家媒体上的中国国家形象建设传播创新研究”(2022)课题组成员,主要执笔;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课题“跨文化能力的国别差异性研究”(2022)主持负责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核心术语国际影响力研究”(2021)子课题成员;

北科智库课题“国际视域下大国首都比较研究”(2020)课题组成员,主要执笔;

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2020)课题组成员,主要执笔;

北京市外办委托项目省部级重点课题“国别和专题研究报告”(2020)课题组成员,主要执笔;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国际传播视野下媒体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2018)课主要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研究”(2017)主要项目负责人。


荣获奖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佳指导教师(2024)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优秀教学奖(2024)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优秀教学(2023、2024)

北京外国语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非外语组二等奖(202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文局主办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18)


联系方式

zhangnan115@bfsu.edu.cn




上一条:毕苏羽 下一条:崔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