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相德宝 曹春晓 | 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算法对涉华国际舆论的价值偏见及其治理

作者:时间:2022-12-09点击数:

【内容提要】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作为当下全球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舆论平台,数据化归类、趣缘化再结构、交互化排序和圈层化推荐成为其底层算法逻辑。算法作为国际信息流的新把关人和权力机关,影响着国际涉华认知,固化了反华刻板印象,同时放大反华偏见声量,消解中国官方主流声音,并编织信息茧房、极化涉华国际舆论环境,最终控制国际话语生产,垄断智媒时代全球传播秩序。治理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算法的价值偏见,应积极参与国际平台算法治理规则制订,形成价值准则;支持我国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企业、产品和国际化服务出海;引入自动化信息核查机制,规避舆论操纵。

关键词】国际社交媒体平台 算法逻辑 价值偏见 涉华国际舆论 算法治理


32960


大数据和云计算拓展、深化着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场景。算法转而嵌入全球搜索引擎、电商购物、政务治理、舆情监测、新闻聚合等众多互联网平台,影响、控制着人类工业生产、信息流通和社会交往。我们正进入算法时代。国际传播领域,以脸谱、优兔、推特为代表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算法的介入,促使国际传播方式数据化、国际传播主体机器化、国际传播规范技术化。依靠算法,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可高效完成海量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策展、推荐和发现,内容审核与优化,以及商业广告的精准分发,获取商业效益。

然而,算法并非价值无涉。算法通过选择、分类、定序和排名,影响全球网民关注什么以及如何关注,是智能媒体时代新的把关人和权力机关。算法的中介化权力能塑造文化和社会信息,从而改变人的思想,并控制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可能影响到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方向。当下,国际社交媒体主要被以美国为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掌控: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前十名中,七款来自美国;排名前四的社交媒体平台中,三款归脸谱(Meta)拥有;全球27亿人至少使用脸谱旗下的一款社交媒体应用,美国社交媒体平台算法形塑全球舆论版图。在此情况下,美国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算法对当下的全球信息流动带来怎样的影响,算法逻辑对国际社交媒体涉华舆论产生怎样的价值偏向,如何用中国主流价值驾驭西方媒体平台的算法,提升智能媒体时代中国国际舆论引导能力,成为新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逻辑及其可能对全球公共舆论场域带来的舆论偏向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公正、合理、平等全球舆论场域的策略建议。


一、当下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逻辑


“算法”一词来自计算机科学,指解决问题的一套逻辑,即可以对特定的输入进行处理,获得符合预期的输出,是自动化执行人类意志的计算工具。不同社交媒体平台有其独特算法逻辑:脸谱新闻偏向推送情绪化的新闻和令人惊讶的故事以满足用户偏好,同时注重高质量内容的社群化推荐;照片墙综合考虑“用户兴趣”“发布日期”“过往互动”等因素推送内容;奈飞(Netflix)关注数据化、重构、质询和再生产逻辑;推特更重视可见性逻辑与注意力生态体系,以及国际社交媒体背后更深层的“商业化”和“趣缘化”的底层逻辑。

作为代码背后隐藏的一种假设、过程和机制,算法逻辑本质上具备通约性。考虑到社交媒体平台算法要解决的核心流程,即收集、分类、排序与推送,以及各类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逻辑特征,本文认为,数据化归类、趣缘化再结构、交互化排序和圈层化推荐是当下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四个共通性算法逻辑。


10C33


(一)数据化归类。

国际社交媒体平台量化、归类用户的过程需要多种机制:一是数据收集机制。平台算法必须在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的同时,提高用户信息收集效率。通常,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本平台的接口整合到其他平台,如脸谱、谷歌等已完成了用户数据收集接口的互置、链接与互相嵌入,从而将平台的接入口变成每位用户必选的“数据基础设施”。二是数据归类机制。进入平台后,平台算法将其预先划分好的偏好领域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供其挑选,随后经过机器学习、数据训练完成对用户和内容的双重数据化归类,形成账户-内容-主题模型。在账号与兴趣的锁定下,平台算法基本掌握了每位用户的个人信息、兴趣偏好,为用户的再结构化做好数据库支撑。

(二)趣缘化再结构。

现实世界通过对个体的性别、阶层、收入、户籍等一系列标准划分完成社会的结构化,这或许符合现实社会组织治理的规则。但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而言,商业利益才是其根本目的。通过创建用户数据化分类模型使得算法能够对用户重新配置,这便是算法对用户的再结构过程。由算法开发人员设计的算法逻辑,淡化、简化了现实世界中的结构模式,转而形成了以划分趣缘群体为手段,以商业利益为根本目的的算法机制。在此机制下,算法彻底完成了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谓的“工具理性的扩张”,用户异化为潜在货币,沦为数据劳工。

(三)交互化排序。

将用户反馈纳入排序机制,是社交媒体算法策展内容的关键逻辑。不同于以更新时间为导向的排序逻辑,新型排序模型引入了用户互动、反馈机制,左右内容安排。此种交互化排序逻辑补齐了时间序列的单向、线性的短板,给予用户以更全面的内容展示,如此排列在首位的内容才真正具备价值,提升用户信息获取效率和国际信息传播效率。算法早期多以按更新时间倒序策展内容。此种逻辑较为简单,易被内容生产者利用以达到宣传、营销目的。目前,更多社交媒体采用当前趋势、互动关系、个人兴趣和经验证的真实账户的多元算法排序模型,以达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内容分发。

(四)圈层化推荐。

社交媒体平台算法擅长捕捉关系数据。关系追踪过程中,平台算法会衡量用户之间的关系,优先推送分享频次较多的内容。这在综合性社交媒体平台算法说明中均有体现。如脸谱会将社群中参与者是否活跃列入算法参考列表,所谓的社群力量是指参与者互动的频率,粉丝感兴趣的其他话题也会被纳入考量。抖音国际版算法系统会对多个数据指标统一处理,分别加权,衡量指标包括用户点赞、分享、评论等的频次。此外,基于用户的数据信息相似度,平台会将内容协同过滤,推荐给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以建立起社交媒体用户的身份归属感,形成用户圈层,打造忠实的用户群。


二、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算法对当下全球传播、国际涉华舆论的价值偏向


国际社交媒体的算法逻辑是影响当下全球舆论环境的底层机制。算法成为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新把关人和权力机关,影响国际涉华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反华刻板印象,同时放大反华偏见声量,消解中国官方主流声音,并编织信息茧房、极化涉华国际舆论环境,最终控制国际话语生产,垄断智能媒体时代全球传播新秩序。

(一)算法固化反华刻板印象,影响国际涉华认知

算法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本身即包含内在的价值观,包括来自历史数据集的观点汇总、工程师编程中的观点嵌入、平台设计中的逻辑彰显、技术逻辑的无意识体现等。已有研究表明,亚洲男性在国际社交媒体约会平台上可能被边缘化,并可能受到歧视。算法导致的性别、种族、民族、文化偏见已有大量相关研究,算法也因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强化已有文化偏见而不断遭受审查。因此,当今现实世界的价值偏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反华政治正确”成为当下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主导价值观。

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算法,也难免被植入西方对华的认知框架,由算法驱动的国际社交媒体计算宣传大肆上演,大量涉华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固化反华刻板印象。涉华计算宣传信息便是目前西方“反华政治正确”舆论框架的产物。根据对美国大选计算宣传的研究,发现2020年美国大选涉华计算宣传更倾向制造极化舆论,呈现明显的共和党态度偏向,煽动拜登“忠于中国”,称其为“中国拜登”(Chinajoe),如果拜登当选将服从中国,美国将面临中国威胁,从而“颠覆”美国“权威”,“伤害”美国利益。

(二)算法放大反华偏见声量,消解中国官方声音

算法通过与用户的交互完成内容排序。点击量、转发量愈多,传播范围愈广,从而产生放大(amplification)效应。现在国际社交媒体充斥涉港、涉台、涉疆、涉藏等反华用户和信息,基于推荐和相似性的算法进一步放大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反华偏见声量。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利用算法交互性,收集用户对中国问题固有认知态度,而后将一系列虚假信息和定制的极端内容精准投送至用户,在疫情溯源、抗疫政策等问题上对中国污名化。

同时,国际社交媒体通过算法消解中国官方声音。国际社交媒体推特对中国政府的“官方代表、官媒实体和与这些实体密切相关的个人所控制的账号”进行“标注”。而带有英国官方媒体性质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其推特主页却没有“国属媒体”的标签说明。更有甚者,2020年6月,推特删除超过17万个与中国“国家当局相关”的账号,原因是推特认为这些账号所从事的网络活动是在“散播有利于中国的地缘政治内容”,是北京的一次“影响力行动”。

(三)圈层化推荐编织国际信息茧房、极化舆论环境

圈层化算法推荐虽提高了传播效率、增强了用户粘性,但其引发的后果是极化当前国际舆论环境,撕裂国际社会共识。撕裂一旦发生,即便是经过核查的事实性信息也很难获得认同,人们更愿意相信或共享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圈层化推荐编织出国际信息茧房。例如,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照片墙用户自发组成了“声援乌克兰”,抵抗“侵略”的政治话语,而另一方则站在俄罗斯的立场,认为俄罗斯发动的是“正义的战争”。前者控诉后者泯灭人性、毫无人道;后者嘲笑前者“圣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卫”。双方分歧巨大,争论随处可见,遑论共识。

此外,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在推荐算法作用下,跟进以“人权”“自由”为名的抹黑“潮流”,涉华假新闻、抹黑新闻越来越多。究其原因,算法仍是一种“人造物”,若在报道初期出现价值观偏颇问题,人工智能在使用算法模型进行判断与决策时,便会按照偏颇的价值观进行错误决策。

(四)算法控制国际话语生产,垄断智能媒体时代传播新秩序

传统国际传播关注的国际传播秩序、国际传播权力结构在算法逻辑的再结构化之后,似乎会给弱势国家和组织带来重新走进权力中心的希望。然而,用户与内容的再结构化难以重构国际信息新秩序,“信息沟”仍难弥合。这体现在国际社交媒体算法仍然青睐社会网络紧密、互动频繁的账户群,甚至将处于网络边缘但立场相近的用户再结构化到群体中来,并将其内容推送至整个国际传播空间。国际信息流的流向、流量仍然掌握在老牌媒体手中,国际信息秩序在趣缘化再结构的算法逻辑下,再次固化。

当算法替代传统的新闻编辑成为智能媒体时代的把关人,算法已经控制了当今国际涉华舆论话语的生产。关注哪些议题,推送哪些用户,形成何种网络结构,建构何种秩序,早已被西方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所决定。当算法成为智能媒体时代的权力机关,新时代的国际传播秩序已然被垄断。


三、智能媒体时代应对国际传播平台算法价值偏见策略建议


基于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底层的算法逻辑,充分考量西方国际传播平台算法对当今全球传播以及涉华国际舆论带来的价值偏见,本文尝试提出应对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算法价值偏见的策略建议。

(一)积极参与国际平台算法治理规则制订,形成价值准则

算法价值偏见的治理依托技术自治和外部监管。技术自治很大程度依托算法平台的公共性自觉,而对平台算法治理规则的外部监管则更具效率。在平台监管方面,中美欧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平台法律地位和责任进行界定,同时注重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中国《电子商务法》、欧盟的《数字服务法案》(DSA)、《数字市场法案》(DMA)等。算法治理规则不应是一国一策,在现今地缘政治与技术政治并行的境况下,中国应主动创建或加入联盟性的技术治理组织,将价值准则融入到算法治理,让算法逻辑在形成之初就规避区域性的价值偏见。

(二)支持我国国际传播平台企业、产品和国际化服务出海

当前,社交媒体、跨境电商、数字信息服务等平台企业坚持全球化布局,对于我国而言,应充分利用政策与资金扶持现有平台,整合国内外服务资源,构建推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出海的全链路服务体系。未来,我国国际传播应出现更多类似抖音国际版的国际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其出海载体的作用,提高国际传播算法逻辑自主性。

(三)引入自动化信息核查机制,规避舆论操纵

国际传播正在转变为技术之间的博弈。在当前的国际话语网络中,机器生产内容遮掩人工生产内容;深度伪造技术制造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干扰国际受众视听;算法的自我学习与迭代使得其生产内容与真实用户发布内容难以辨别,人工手段反制难以进行。因此,秉持以技术对抗技术的思维,应引进自动化信息核查机制,基于“匹配”“信源信度”“关系”逻辑,引入甄别、反制算法体系,规避国际舆论操纵,实现算法善治。


本文刊载于《对外传播》2022年第10期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49-2019)”(项目编号:19ZDA339)的前期研究成果


相德宝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春晓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