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林斯娴

作者:时间:2025-07-08点击数:

11EFF


(一)个人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跨文化传播学刊》编辑,I 影像工作室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研究员,2022 年加入教育部、中宣部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千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传播、视觉传播。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相关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等多个奖项。

教授课程:

视觉传播(专业选修)、视觉传播(全校通选)、媒介经营与管理、整合营销传播、传播学理论等

(二)代表性成果

1、研究成果

1) 发表文章

林斯娴,辩证认知“混合战争”场景下国际舆论战中的几对关系——兼评乌克兰危机期间美西方与俄

之间的国际舆论战[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24,26(02):25-29.

林斯娴,21 世纪“混合战争”场景下国际舆论博弈剖析及启示——兼评乌克兰危机期间美西方对俄国

际舆论战[J].

和平与发展,2024,(03):132-153+204-205.

林斯娴,ChatGPT-4 与“深伪”技术升级如何影响国际舆论场[J].

世界知识,2023,(17):70-71.

林斯娴,乌克兰危机下美西方与俄罗斯的舆论战及其启示[J].

国际问题研究,2023,(04):120-134+138.

林斯娴,拜登时期美国对华舆论态势评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23(01):116-132+153.

林斯娴,新时代大周边舆论环境研究:结构、特征及启示[J].

太平洋学报,2022(11):82-91.

林斯娴,西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框架策略分析[J].

现代国际关系,2022(01):53-60.

林斯娴,语言、身份与运动框架:三次香港“中文运动”的框架策略研究[J].

港澳研究,2020(3):

71-81。转载于《语言与安全研究第一辑》。

林斯娴,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差异、危害及应对之道[J],

中国评论,2020(4):91-96。

刘滢&林斯娴,当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方案亟待系统性升级[J],

对外传播,2021(10):23-26.

林芬&林斯娴,香港青年的中国观:民族认同与香港学生运动[J],

二十一世纪,2017(12):66-86。

国内外会议文章(略)

2)参与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深化稳定周边国家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首脑外交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研究”

3)主持课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基本科研业务项目一般课题“战略竞争背景下美西方对华舆论战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学者论坛项目“‘一国两制’统一战线在港澳台及海外的形象建构

与传播”

2、获奖情况

a) 2023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孙先东学术创新奖教金三等奖

b) 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c)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上一条:盛阳 下一条:王晶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