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我踏上了为期半年的交换游学之路,得益于同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的媒体传播管理项目(MCM),自身对欧洲媒体行业有了更加立体直观的了解,更加开拓的国际视野以及跨文化沟通所带来的启发与火花使得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化,而异国各具风情的人和事则让人在感叹这世界之大之美的同时更加具有包容性。
在欧盟总部的合影
欧洲的新闻媒体在理念和结构形态上,都同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我们的脑海里,新闻自由是一种相对自由,媒体发表言论的同时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考虑到言论的社会影响。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负责媒体自由的分管代表却强调这种自由是绝对的,其认为即便是攻击了穆斯林信仰的《查理周刊》也不应被限制言论,既然这是其观点,其就有权利表达出来。欧洲媒体在所有制方面跟我国有很大不同,其没有国有的概念,而产生出公共和社区这两种媒体。对于前者,我们了解的相对较多,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而对后者,这种非营利的社区媒体,我们相对接触较少,其主要是向公众提供媒体设备和一定技能培训来为公众自主的制作媒体内容创造机会,在不违反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创作其想表达的任何内容。节目在放送前是不会经过任何审查的,据社区媒体负责人介绍,这主要是基于对大家的信任,通过培训以及一系列节目的制作,成员和社区媒体间有了一定的情感联系,就像家人一样,而家人是不会做出有损对方的举动来的。这种以情感进行软性约束的方式十分值得深思。
萨尔茨堡大学老师授予结课证书
与同自己文化根源不同的人交往能让你的视角更加开阔。记得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有可靠消息称有恐怖分子在欧盟总部埋藏了炸弹,而当时我们正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处参观,萨堡大学的老师非常有余的对我们说,没什么可担心的,即便没有炸弹,你也不能确定明天会如何,所以平常心就好。再联想巴黎事件后没多久,同学在当地体验到的与平常无二的游人如织,真是惊叹欧洲人的“心大”与淡定。我们在萨堡的老师,有能用德英法西四种语言侃侃而谈的,有了解中国社交媒体最新动态且给自己取了一个颇有深意的中文名字的,还有在意大利出生、在爱尔兰治学、不会说德语却在奥地利执教的。同这些背景各异的老师,还有Buddy们(当地MCM学生)聊欧洲、讲中国、谈世界,可以发现想象中与实际上的彼此的异同,减少偏见,加深理解。老师给我们讲解欧洲公共媒体结构,我们则为其澄清一些对我国央媒的误解;Buddy们教我们做圣诞节吃的姜饼,我们则用淘宝和微信为他们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和当地学生一起做圣诞姜饼
如我开篇所提,这是一次游学之路,在欧洲游走一圈,能够从更加细微的角度去品尝不同文化的味道,更能琢磨出和而不同理念的精妙。布拉格柔和了欧洲中世纪古典建筑的精致与波西米亚奔放绚丽的风情;大桥上的街头艺人弹奏着悠扬婉转的异域曲调,引得人驻足倾听;布拉格广场上虽然没有许愿池,但有随风浮动、五光十色的泡泡,和那些追着泡泡的孩子们脸上灿烂的微笑。那画面的确“太美我不敢看”。
维也纳这座城市总是透着一股贵族气质,中心老城大片的雄伟宫殿是当年哈布斯堡王朝辉煌的纪念,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得体、举止优雅的七旬老太,而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歌剧院以及众多饮食精巧的咖啡馆也都能体现出维也纳人对生活的考究。
原本一直以为被火山喷发毁灭的庞贝,是荒凉与悲伤,但实际上在新的庞贝总给我一种身处中国南部小镇的错觉,温暖的气温、明媚的阳光、浓密的绿色植被、闲适的居民以及繁忙的路边摊。而那座瞬间屠城的元凶维苏威,虽被冠以“欧洲最危险的火山”,却远不是我想象中的狰狞模样。回环曲折的盘山公路两旁满是典型的意大利南部植被,临近火山口的崎岖石子路上都是徒步爬行的游客,在山顶眺望四周是一片令人那不开眼的浅蓝大海和那不勒斯全景。维苏威周遭景致的美丽和静谧差点让人忘了它其实还是座仍在酝酿熔浆的活火山。
布拉格
维也纳
维苏威
半年的游历与学习仅仅是走出去感知世界的一小步,不过期间收获的灵感启发与众多惊鸿一瞥也在渐渐改变着自己的三观。世界这么大,你得去看看。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4级研究生李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