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香港城市大学李喜根教授做学术研究主题讲座

作者:时间:2019-04-15点击数:

4月15日上午,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阿语楼504会议室举办“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学术研究规范”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主讲人为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李喜根教授,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参加了讲座。

李教授首先介绍了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的历史以及研究生培养情况。随后介绍了认识与研究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与行为的几种方法,包括:社会科学方法、人文主义方法、批判性研究方法。并将社会科学方法关注的对象总结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重要事物的影响因素、预测现象与结果、从样本推衍至全体以及分析与归纳。

在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讲解中,李教授提出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知识增量的过程。这种关于事物间联系与发展的知识不一定就能立即解决实际问题,却是深入了解事物、了解社会及其发展,扩充有关事物系统性知识的前提,进而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

随后,李教授通过介绍“知识增量”、“理论”的相关概念,提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四大特点。包括:研究方向和具体问题需要构建于相应理论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需要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精心设计;研究对象不是任意挑选,而是按照科学研究的原则严格选取;需要通过对具体研究对象的观察,系统了解有关研究对象整体的行为特征与规律。

谈及研究生的培养,李教授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本领域尚无答案的重要问题的研究,提出有充分证据的回答。而谈及研究生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李教授认为一是要有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二是要了解文献与研究态势;三是要掌握传播学主要理论;四是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理论与知识储备;五是要掌握研究方法和工具;六是要具备探索能力;七是要具备创新能力。

最后,李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关于传播学研究的思考,认为传播学研究不能崇拜迷信权威,而应当着眼于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创新。此外,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思考问题。最后,李教授鼓励在座的研究生同学们,研究新的传播现象不必跟风,不必跟着去描述与介绍,要思考信息传播以及其它社会现象中重要事物间的联系,通过研究揭示事物间的联系以及因果关系来产生新知识。

此次讲座分享了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细致地总结了学术研究的规范,让参与师生更加了解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具备的学养和技能,对在场师生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大有裨益。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