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为公讲堂丨李伟林:十年驻外记者生涯的检索

作者:冉育华时间:2022-06-06点击数:

5月2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北外为公讲堂第四十一讲“亲历与思考:十年驻外记者生涯的检索”在线上召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拉美总站副站长、主任编辑李伟林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讲座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吴梅红副教授主持。



嘉宾介绍

李伟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拉美总站副站长、主任编辑,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央视非洲分台综合部负责人、央视拉美中心记者站站长。



观点精粹

· 要做白描式的记录,不拔高不渲染,从现场出发雕刻细节。

· 国际传播从业者乃至所有新闻从业者,除了“道”的锤炼,还要注重“术”的提升。

· 借用苏东坡的话说,现场能带给你的“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哪里都有值得你去发现的很有意思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提升业务能力,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平实地记录和表达。


讲座内容

李伟林老师从《哈瓦那大剧院的舞台——奥巴马古巴演讲现场侧记》这篇报道入手,带领听众重回2016年的古巴哈瓦那大剧院,介绍了相关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关于这篇侧记的写作思路,李伟林提到在写作过程中应做白描式的记录,不拔高不渲染,一切从现场出发微雕细节,既要区别于仅仅记录讲话内容的新闻报道,在行文中加入一定篇幅的议论,又务必需要保持克制。李伟林认为,驻外记者的职责之一是向现场“索取”。对评论文章而言,其立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消减,论点被质疑是常有之事;而对于白描式的精准记录,非亲历其事者很难撼动和质疑。追寻事实和真相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立场和见解要基于事实,并隐藏在事实背后,让受众自己得出结论。

正值“5·31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伟林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点,特别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李伟林认为,讲话对国际传播从业者乃至所有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明确要求,除了“道”的锤炼,还应注重“术”的提升。要想在舆论战中处于有利地位,应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水平的提升。

随后,李伟林结合自身驻拉美地区多年的报道经验,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直观的案例,展现了驻外记者的独特风采。他说:“如同苏东坡所言,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新闻现场有许多值得记者去发现、捕捉的信息,记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提升业务能力,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平实地记录和表达。”李伟林还与听众进行了互动,并表示驻外记者要抱有开放的心态,愿意接触新环境,尝试新生活。

讲座最后,吴梅红老师用“希望”一词进行了总结。吴老师表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对记者这个职业抱有极大热情,同时也是未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希望。希望北外学子能够继续发扬在讲座开始时李伟林老师对北外校友“高效、专业、通达”的评价,成为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



供稿 | 冉育华

指导老师 | 李琳熙

审核 | 刘 滢

排版 | 朱小萱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