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北外为公讲堂第四十九讲“文化自信与新闻素养”在国内大厦408会议室举行。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讲座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主持。
嘉宾介绍
郝振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院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观点精粹
1.文化自信,对于我们党来说,它回答的是方向和目标问题;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回答的是实现目标和我们认同的路径和措施问题。
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历史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变化负责并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高度肯定,在此基础上自觉传承弘扬,进而获得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
3.新闻素养包含三个方面:政治素养、理念素养和文化素养。
4.我们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们的红色文化千锤百炼,堪称精髓。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集大成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与积极借鉴,因此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深远的影响力。
讲座内容
郝振省会长首先阐述了文化自信的概念。郝会长认为,文化自信是主体来自精神财富的一种自我信任能力,只有相应的文化才能产生相应的自信,只有“自信”才能实现“他信”。郝会长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为例,阐释了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奠定的思想基础,并认为这些历史过程解决的就是文化自信的问题。中国近现代革命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开端,也反映了文化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而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国家间的竞争本质也在于科技和文化。郝会长还提到,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来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己自身历史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变化负责并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高度肯定,在此基础上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进而获得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这便是从国家命题角度来讲述何为文化自信。
郝会长进一步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从纵向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包含三种文化,即优秀传统文化、革命英雄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而事实上这三种文化理念在不同时代都在不同程度上汲取了西方积极先进的文化内容。从横向方面来看,中国文化有三个层级,一是作为社会舆论形态的传统文化,二是作为理论形态的传统文化,三是作为文学艺术形态的传统文化。
关于新闻素养,郝会长介绍了其三种内涵,即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郝会长强调了政治素养的重要性,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指导思想中的地位,巩固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以科学的理论引导舆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舆论,创作优秀的作品服务人民;同时也要解决好新闻传播在时效性、真实性上的问题。
最后,郝会长阐释了新闻素养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即新闻素养的三种内涵与三种文化基因之间的内在关联。郝会长认为,政治素养取决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在舆论形态层面上的吸纳与领悟;理论素养取决于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在理论形态层面上的吸纳与领悟,即红色文化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收;文化素养取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学艺术形态层面的吸纳与理解程度,取决于对三种文化的融会贯通。
供稿 | 陈然
指导老师 | 李琳熙
排版 | 廖一凡
审核 | 崔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