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发展与跨文化传播”为主题,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和《国际跨文化传播学刊》(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赵刚副校长致欢迎辞,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副校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休教授郭镇之致主题辞。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主持,新闻传播学及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知名学者、业界行家及优秀青年学子150余人参加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赵刚副校长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对此作出明确部署。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区域国别、国际组织、国际传播 “三国”学科布局,对内整合学科资源,对外整合全球资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北外雄厚的多语种教学优势为依托,以全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教学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熟悉我国国情,通晓国际传播规则的复语型、复合型、全媒体、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副校长在致辞中特别向跨文化传播领域的老一辈学者表示感谢,并指出本次论坛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的“高质量发展与跨文化传播”主题具有非凡意义。安排在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举行,体现出论坛主办方和专家学者的时代意识与政治担当,相信通过论坛专家学者的激情碰撞,会产出丰饶智慧,为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做出新的贡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休教授郭镇之指出,跨文化传播研究可以沿着外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理论的路径展开,但必须关照到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问题。对外来词汇、术语和话语要认真思考、仔细辨析,弄清楚不同文化历史与交流语境,否则易发生误解乃至误判,陷入美西方话语陷阱。
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学者从各自深耕的领域出发,论述中国当前在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探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方法。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何道宽以“从跨文化交际到国际传播”为题,回顾自身学术成长轨迹,提供跨文化传播研究洞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世杰教授以“沙特人眼中的文化中国”为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以“邻国民意与周边外交”为题,分享“寰球民意指数”研究数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涛甫分享“中国与世界需要双向调试”的观点,从历史传统、意识形态、利益关系等方面梳理中国与世界的话语和叙事演进;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剖析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荆学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政治底蕴和传播逻辑;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孙萍教授回顾自身三十多年的京剧传播经验,强调用艺术沟通世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邓绍根教授以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石狮子为引子,分析跨文化传播使者的影响。
下半场主旨发言中,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以“新文科建设中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为题,介绍复杂国际传播格局下的人才培养经验;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核心师资黄伟东以“植根的跨文化领导力探析”为题,探讨从企业理念设计跨文化领导力测评工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教授在“交往、建构、液态社会”三重视角下,从跨学科角度剖析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鸿军教授用12个顶层意识梳理当下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问题;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安斌教授从全球南方转向视角剖析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旅行、第三文化人等概念;中国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徐小丹以“创新视觉传达,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题,分享中国日报媒体融合实践案例;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院主任施旭教授对文化话语研究进行系统阐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教授以共情传播为理论视域,探讨中国核心术语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本次论坛还开设五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新闻与传播学科建设”、“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交往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传播实践”、“跨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创新”、“数字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等议题展开交流,汇报论文并接受评议专家点评。本次论坛有力促进了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为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提供了交流平台。
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迄今已举办九届,由全国各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轮流主办。其中,第一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主办,第二届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第三届由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印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第四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第五届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第六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第七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第八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
排版 | 张佳怡
审核 | 吴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