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初,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中国航空航天的国际传播”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中国日报国内部政法采访室主任记者赵磊、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总工程师王家伍担任主讲嘉宾,从新闻传播与航空航天双重视角,深入探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与国际传播策略。讲座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毅教授主持。
讲座中,赵磊立足新闻传播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风云气象卫星等为例,详细阐述了航天技术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深远影响。面对当前国际舆论场,他提出中国应主动构建话语体系,提升传播效能,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航天对话。

王家伍从航空航天工程实践出发,回顾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他指出,航空航天事业是科技进步的结晶,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其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的协同作用。此外,他鼓励青年学子“Keep Dreaming”,以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投身热爱领域。

互动环节,师生围绕中国航空航天国际传播策略、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从业者责任等话题与主讲嘉宾展开深入交流。宋毅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此次讲座深化了师生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认识,有效拓宽了师生视野,同时勉励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坚定以专业所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决心。

【讲座感想】
这次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赵磊老师用笔锋记录时代轨迹,以专业视角传递航天军事领域的深度报道;王家伍工程师位用双手铺就飞天征程,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祖国航天事业。两位的分享让我深刻领悟到深耕与热爱的力量,这份精神将激励我在未来继续前行!
——22级英语学院 梁偲雨
赵磊老师对于中国日报和军工航空航天的讲述,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舆论也是战场。我们要做能抢占先机,能应对挑战的新时代中国传播者、新时代中国航天人。王家伍老师对于航空航天的历史,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激发了我对航空航天的浓厚兴趣,想起了自己专业课的时候老师的补充材料,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卓越外语人才需要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专业素养。
作诗《七律·寰宇巡天抒怀》一首:
浩宇巡天箭破云,舆情战地战旗纷。
新机织梦连三极,旧史熔魂贯万钧。
笔底风雷通世界,胸中丘壑系乾坤。
少年当砺雕弓志,敢借星芒照海文。
——22级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 韩卓洵
赵磊老师讲到“舆论也是战场”时,我脑海里一下浮现出无声较量的画面——新闻与航天原来可以这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把笔锋当作利器,讲述着中国速度和时代脉搏;而王家伍老师则把一生交给了浩瀚星辰,他说的每一句都像是在讲一个国家如何一步步飞向太空。听完讲座,我更加相信,无论是语言、科技,还是理想,终点都可以是星辰大海。
——22级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段旭洋
在老师的分享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科技与军事力量的国际传播对于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航空航天的相关基础知识,明白了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科技行业记者的重要意义。老师还分享了很多有关于职业规划和国际传播的切身感悟,交流过程令我收获颇丰。这次讲座激起了我对于国际传播工作,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中国国际形象传播的研究兴趣。
——22级阿拉伯学院 胡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