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国际大厦317教室成功举办题为“从读懂中国到讲好中国故事——一个美国青年的行与思”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中国日报社青年频道外籍记者伍淡然作为主讲嘉宾,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讲座中,伍淡然基于独特的视角与丰富的实践经历,分享了自己从语言学习者到国际传播者的成长历程,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Part 01讲座内容
l 从语言到理想:一个美国青年的中国情缘
伍淡然以“我为什么来到中国”为开篇,回顾了自己与中国的深厚渊源。他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小镇,五岁时在发小的母亲的启蒙下开始接触中文,每周末参加中文培训班直至高中。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驱使他于2016年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先后攻读汉语言学士和国际关系政治硕士。在中国的求学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让他全面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环境。
“中国不再是遥远的‘他者’,而是我的第二故乡。”伍淡然深情地说。他分享了自己游览中国各地的经历,从敦煌的壁画到苏州的园林,从泰山的巍峨到胡同的烟火气,每一次旅行都让他更进一步地理解了中国。他认为,作为留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而不是被一些西方媒体的有色眼镜所影响。
l 从历史爱好者到信仰坚定者:加入美国共产党的抉择

伍淡然的国际视野不仅体现在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上。他说,《毛主席语录》是真正令他受到触动的一本书,其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观点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深入研读中国历史和现实后,他在18岁生日的第二天便向美国共产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确认自己对团结、对人民力量的信念。
l 从实习到正式入职:在中国日报社的成长之路


伍淡然的国际传播之路始于中国日报社的线上实习。他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不懈努力,从实习生逐步成长为正式记者的经历。在中国日报社,他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的报道,包括《中美未来在青年》《解码中国》《研习路》等等。伍淡然发现中美青年的共同点比不同点更多,而这些报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和中国的真实面貌。
“在《研习路》中,我去福建澳角村体验渔民出海捕捞、回来直播卖货的生活,了解到这是一个传统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地方,也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很好的素材。”伍淡然说。他还分享了正骨等亲身经历,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中外青年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的魅力。
谈及参加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报道的经历,伍淡然分享了工作中的许多趣事与收获。他表示,专业素养藏在细节之中,在报道时应尽可能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同时,他也谈到了媒体工作者的使命——要用海外青年听得懂、听得进去的方式传递中国故事。
l 青年责任与未来希望:中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讲座的最后,伍淡然号召广大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到国际传播中,做中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他提到,“TikTok Refugees”是中美网友直接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让美国网友了解中国真实的情况,向往来到中国、体会中国。同时,他鼓励同学们今后无论从事哪方面工作,都可以为向全世界展现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尽一份力,做中外交流的使者,做和平与友谊的守护者。
Part 02互动环节


在问答环节,现场观众积极向伍淡然提问,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针对如何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伍淡然认为,要记录好每一个阶段的乡村发展成果,真实传播好中国的每个地方、每个方面。被问及除新闻报道以外的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时,伍淡然表示,中国故事的传递需要国家、组织、个体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在官方做出努力的同时,我们民间个人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他谈到,自己在和妻子回美国时会穿新中式的服装,让身边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此外,伍淡然还就如何用新媒体讲述地方故事、在国际出版领域可以增加哪些主题的书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有宏大叙事,也要有个体经历。”伍淡然以其独特的、国际化的视角以及丰富的亲身经历,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国际传播实践经验,有效激发了同学们投身国际传播的热情。本次讲座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毅教授主持,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承办,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Part 03 感受分享
伍淡然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他在高中时期阅读了《毛主席语录》,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由此产生了很大兴趣,并转化为坚定的力量,支撑其加入了美国共产党。他将加入共产党视为自己18岁最好的礼物,这样巨大的热情令我敬佩。他在中国留学期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中国日报》不懈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向伍老师学习,更多地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探索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展示中国形象,贡献北外青年的力量。
——24级传播学专业本科生 李佳一
首先,我被主讲人的热情和执着所感动。他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如此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并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播和弘扬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他某些传播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这场讲座也让我在外国人的视角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新青年应该有自己的方法去说中国故事,站在国外的视角解读中国故事,我们一定能够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
——24级传播学专业本科生 贾战强
这次讲座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国,伍老师共产党的身份也惊艳到了我,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是支撑伍老师在中美青年文化交流互鉴这个赛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发光的重要原因,未来,希望我也能对中美青年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24级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本科生 国涵
在伍淡然同志的讲座前,我甚至不知道有美国共产党的存在,感谢他的分享,让我对国际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感谢他分享的短视频,让我对外籍记者的有趣经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4级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本科生 黄靖惠
伍先生的精彩讲座带给了我们诸多启发。作为深耕中美青年交流的媒体人,他以《中美未来在青年》节目架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用真诚的镜头语言传递真实的中国故事。他分享的对新疆新闻报道的见闻与对国际组织的思考和观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用脚步丈量真相”的力量。这场关于“讲好故事”的思考,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更点燃了国新学子参与文明交流的热情。期待未来更多这样有温度、有深度的对话。
——22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巴音夫